TRANG CHỦ>>期货品种>>农产品
农产品

玉米期货的概述:

玉米为禾本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全球三大谷物中,玉米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范围广。玉米的播种面积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玉米占世界粗粮产量的65%以上,占我国粗粮产量的90%。玉米籽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质,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种维生素。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加工产品有3000种以上。玉米是制造复合饲料的最主要原料,一般占65-70%

玉米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粮之一,特别是一些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现今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人口以玉米籽粒作为主要食粮

农产品期货品种作为最早推出的期货种类在商品期货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农产品类交易量规模最大,稳步增长,稳占商品类交易总量的43%左右,远远高于能源和金属类商品期货交易规模。玉米期货品种交易规模至今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处第二位。在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持仓规模均较大。玉米品种工业需求量大,价格波动较稳定,产业链条长,参与企业多,影响范围广,这使企业避险和投资需求都较为强烈。玉米品种本身所具有的季节波动性,使玉米品种极具投资魅力,成为国际期货市场投资的常青树。随着未来机构客户特别是商品基金的出现和金融机构的进入,农产品品种的这一特性也将为这些机构投资者所青睐。

 

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

玉米的供给

从历年来的生产情况看,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南美的产量大约占10%,成为世界玉米的主产区,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量比重都较低,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

玉米的需求

美国和中国既是玉米的主产国,也是主要消费国,对玉米消费较多的国家还有欧盟、日本、巴西、墨西哥等国家,这些国家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玉米价格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各主要消费国玉米深加工工业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玉米消费需求的增加。 

从国内情况来看,玉米消费主要来自口粮、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口粮消费总体变化不大,对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饲料用玉米所占的比例最高,达70%以上,饲料用玉米需求的变化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工业加工用玉米所占比例虽然只占14%左右,但近年来发展很快,年平均用量增加200多万吨,对市场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玉米进出口

玉米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玉米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总量,玉米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国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美国、中国、阿根廷等世界主要玉米出口国和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玉米的进口情况,这些国家玉米生产、消费的变化对国际玉米进出口贸易都有直接影响。对国内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国内出口方面的政策,出口对国内玉米市场有较明显的拉动作用。 

玉米库存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库存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该商品供需情况的变化,是商品供求格局的内在反映。因此,研究玉米库存变化有助于了解玉米价格的运行趋势。一般地,在库存水平提高的时候,供给宽松;在库存水平降低的时候,供给紧张。结转库存水平和玉米价格常常呈现负相关关系。

玉米的成本收益情况

玉米的成本收益情况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玉米成本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市场粮价过低,农民会惜售;收益情况会影响农民对下一年度玉米种植安排,收益增加,农民可能会增加种植面积,反之可能会减少种植面积。

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

玉米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比价关系会对玉米的供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销情况,导致玉米未来价格的走势发生变化,因此,研究这种比价关系非常重要,其中,玉米与大豆的种植比价关系、与小麦的消费比价关系最为重要。

金融货币因素

利率变化以及汇率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这些因素的变化常会引起商品期货行情波动。总的来说,当货币贬值时,玉米期货价格会上涨;当货币升值时,期货价格会下跌。因此,货币的利率和汇率是除了供给量、需求量和经济周期等决定玉米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是在繁荣与衰退周期性交替中不断发展的,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波动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因此,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而非局部经济的波动。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是国民收入,经济周期也就表现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并由此而发生产量、就业、物价水平、利率等的波动。经济周期在经济的运行中周而复始地反复出现,一般由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构成。受此影响,玉米的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波动,从宏观面进行分析,经济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贮存、运输成本

影响运输成本的原油、海洋运输费率、运输紧张等其他因素变化。


一、基本概念

大豆期货是指以大豆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允许交易者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以预先确定的价格买卖大豆。这种金融工具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机会,还对全球农业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豆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俗称黄豆。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中国传入。20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大豆分为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的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成为最早获准推广的转基因大豆品种。2001年,全球大豆种植总面积中有46%是转基因品种。美国、阿根廷是转基因大豆主产区,中国种植的是非转基因大豆。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它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的组成比例非常接近肉类食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为35-45%,比禾谷类作物高6-7倍。联合国粮农组织极力主张发展大豆食品,以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每1吨大豆可以制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用大豆制取的豆油,油质好、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主要食用植物油。作为大豆榨油的副产品,豆粕主要用于补充喂养家禽、猪、牛等的蛋白质,少部分用在酿造及医药工业上。

农产品期货品种作为最早推出的期货种类在商品期货中占有较大比重。农产品类交易量规模最大,稳步增长,稳定的占据商品类交易总量的43%左右,远远高于能源和金属类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在国内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持仓规模均较大。

随着未来机构客户特别是商品基金的出现和金融机构的进入,农产品品种的这一特性也将为这些机构投资者所青睐。大豆这个大品种至今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上处前三位。大豆品种价格波动较大,产业链条长,参与企业多,影响的范围广,这使企业避险和投资需求都较为强烈。大豆品种本身所具有的季节波动性,使大豆品种极具投资魅力,成为国际期货市场投资的常青树。

二、交易所与合约规格

大豆期货主要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进行交易。每个合约代表一定数量的大豆,例如5000蒲式耳。合约规格还包括交割月份、最小价格波动单位等,这些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交易规则。

三、交易参与者

大豆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农民、贸易商、加工商、投资者和投机者。农民和加工商通常利用期货市场来锁定未来的销售和采购价格,以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而投资者和投机者则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获取利润。

影响黄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

大豆供应情况分析 

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3-5月,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中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10月份。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有集中供应。

美国是全球大豆最大的供应国,其生产量的变化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是国际大豆市场最大的进口国之一,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直接对国内大豆供给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对非转基因黄大豆的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大豆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对国内市场上大豆价格影响非常大。

大豆消费情况 

大豆主要进口国是欧盟、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欧盟、日本的大豆进口量相对稳定,中国、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则变化较大。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的大豆进口量锐减,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

大豆的食用消费相对稳定,对价格的影响较弱。大豆压榨后,豆油、豆粕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不定,影响因素较多。大豆的压榨需求变化较大,对价格的影响比较大。 

相关商品价格 

作为食品,大豆的替代品有豌豆、绿豆、芸豆等;作为油籽,大豆的替代品有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这些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及消费的变化对大豆价格也有间接影响。

大豆的价格与它的后续产品豆油、豆粕有直接的关系,这两种产品的需求量变化,将直接导致大豆需求量的变化,从而对非转基因黄大豆的价格产生影响。

大豆国际市场价格  

中国大豆的进口量在世界大豆贸易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与国内大豆价格之间互为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将对国内的大豆进口量产生影响,影响国内大豆供应量,从而会对国内的非转基因黄大豆的需求产生影响,继而导致国内非转基因黄大豆的价格上涨。同时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上涨,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预期国内的大豆价格有可能会上升,也有可能会使期货价格上涨。

贮存、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对黄大豆价格产生明显影响。在进口大豆占到国内总消费量的60%以上的情况下,直接影响进口大豆价格变化的国际船运价格将直接影响着国内黄大豆的价格变化。同时国内地区性的运力紧张,也将拉动运输成本的上升,间接刺激黄大豆价格的上涨。因此,与运费相关的运力紧张状况、原油价格、钢材价格等因素,都成为影响黄大豆价格的间接影响因素。